在美丽的濠河之畔,坐落着一所百年学府,这就是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是南通医学院,渊源于1912年3月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至今已有103年的办学历史。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了南通大学,医学院为南通大学最大的二级学院。回顾百年的历程,南通大学医学院始终秉承着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续衍着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弘扬着“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的人文精神,谱写了一页页辉煌而艳丽的育人篇章。
夏元贞教授是原南通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的老师,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1994年,85岁的夏老病重时留下遗嘱:“我要把遗体献给学校,作最后的贡献,制成骨骼标本,让大学生摸着我的骨骼,走进医学神圣的殿堂。”夏元贞教授为医学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动人故事,不仅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医学生,更是成为了医学院薪火不灭的精神宝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通医人。
多年来,医学院一直坚持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放在夏元贞老教授的骨架标本前进行。面对老教授的骨架标本,同学们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立志治病救人,为民行医,献身医学。
还记得2013年的一天深夜,一位学生在宿舍突发剧烈腹痛,急送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消化道穿孔,病情危急,要立刻手术。孩子本身患有一侧肾先天性发育不全,手术风险很大,必须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然而,学生来自于一个贫困单亲家庭,母亲是唯一的亲人,此时却远在北方打工,电话根本联系不上。孩子忍着剧痛,绝望地看着辅导员杨敏老师,喃喃的说了一句“老师,我有肾病,但我不想死。”杨老师眼潸然泪下,她意识到,此时此刻她就是学生唯一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杨老师毅然决然在手术单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转过身微笑着鼓励学生:“勇敢点,有老师在呢。”术后由于严重肾衰竭,医院三次下达病危通知,杨老师在ICU日夜守护;还让家人每天煲好营养汤送到孩子的病床前;当他母亲赶到时,孩子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学生出院后办理休学时朝杨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老师,我不知道我能活多久,但我真的不后悔成为您的学生!”幸运的是,孩子成功找到了肾源,进行了肾移植手术。就在几天前远在武汉住院的他给杨老师发来短信:“老师,记得等我,我明年还要继续回来做您的学生,您知道吗?活着的感觉真的很好!”这就是医学院的老师,他们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他们用责任、担当诠释着“老师”这一神圣的称号。
免疫学系学科带头人汪教授30多年来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去年11月例行体检时不幸查出肺部肿瘤,汪老师收起体检报告单,不顾家人的劝阻,每天依然准时出现在讲台上,直到元旦放假才利用假期完成手术,术后不几天就把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叫到病榻前进行指导,两周后汪老师又站上了讲台,嘶哑的声音掩盖不住授课的热情,虚弱的身体遮掩不住奕奕的神采,汪老师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听课的学生,下课铃声响起时,全班并未像往常一样喧嚣散去,学生全体起立深深的朝汪老师鞠了一躬:老师,您辛苦了!这就是我们医学院的老师,他们用知识辅助学生成才,无私奉献、身体力行,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
像这样的优秀事迹在医学院还有很多。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的陈老师开创了学生讲、老师听、大家讨论的全新教学模式;免疫学系的朱老师坚持双语授课并开展PBL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周老师每个假期都是陪伴学生在人体模型旁度过;辅导员老师们则利用周末、晚自习课帮助学生强化英语学习,组织学科知识竞赛……
价值引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高校教师,还有一个重要职责,那就是科学研究。夜阑人静,南通大学启秀校区却还是灯火辉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这里始终是濠河边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南通大学医学院教师们科研工作的一个写实。
生理学系邱教授、彭教授夫妇都是博士生导师,一年365天天天在实验室,为了腾出更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全家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解决,实验室里两位老师全神贯注于显微镜下,而即将高考的孩子就在旁边看书复习,困了几张椅子就是床。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明专利的获得;同样值得他们骄傲的是,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了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如今也已成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病原生物学系是医学院最小的系室之一,人员少,条件差,成立之初,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数为零。系主任段教授不提要求、不谈条件,带领全体成员,放弃节假日,利用寒暑假,从零起步、卧薪尝胆、凝心聚力、不断突破,短短几年,一个只有12个教师、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的系室竟然获得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SCI论文40余篇。
老教师们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年轻教师们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病理解剖学系季老师克服家庭困难,积极争取出国深造、进修机会,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相继在肝脏病学领域顶尖杂志《Hepatology》上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该杂志影响因子为11。面对成绩,季老师深情地说:“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学院对我的精心培养和帮助!”正因为有这样的艰辛付出,2013年学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一级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4年这两个学科又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夜,依旧静谧,医学院实验室的灯光依旧通明。“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医学院全体教师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张謇先生的箴言,砥砺前行,不辱使命,努力谱写着医学人才培养事业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