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第十一期江海医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4-11-19录入员:

11月18日下午,学院举办第十一期江海医学论坛,特邀复旦大学卫功宏教授和彭勃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基于系统医学策略的癌症遗传位点生物学机制解析”和“小胶质细胞的死亡与新生”的学术报告。

卫功宏教授的报告深入探讨了基因型通过表观机制影响基因表达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现。他指出,GWAS鉴定出的SNPs数量庞大,但对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人类基因组调控的复杂性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报告中,卫教授详细阐述了其团队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包括前列腺癌风险基因的较高表达水平与生化复发频率的增加有关、rs339331-RFX6/6q22位点与PCa风险相关、RFX6作为转录因子在PCa中特异性调控HOXA10的表达等。

彭勃教授的报告聚焦于小胶质细胞这一神经系统内的重要免疫细胞。他介绍了小胶质细胞的死亡清除机制、自我修复与更新能力以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潜力。彭教授指出,死亡小胶质细胞的细胞碎片可通过激活非经典补体通路启动清除机制,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神经环境的清洁和稳态非常关键。同时,他也分享了他们团队在小胶质细胞替换治疗CAMP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临床实验转化效果良好。

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展示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还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增进了师生对相关研究的理解,也激发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热情。

报告会由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陈罡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杨乐)


链接:

卫功宏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入选者;上海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入选者;曾任芬兰科学院研究员与奥卢大学医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易感与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及临床转化探讨,应用基于实验大数据的整合基因组和系统医学研究策略,解析重大疾病风险位点和基因组驱动改变的功能与临床意义。;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 Genetics、STTT、Nature Communications、AJHG、ClinicalCan Res等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长期担代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lons、Cell Research/Dis-covery、Cell Genomics等四一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彭勃,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4800万),Elsevier(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教育部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负责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担任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助理,教育部免疫炎症疾病原创药物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神经细胞分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